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容器苗产业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特别是江浙沪一带,逐渐建立起一批规模和设施差异较大的容器苗圃。容器苗圃作为国内的新生事物,没有多少可以借签的经验。德清阳光在考察了国外一些容器苗圃后,结合国内国情,建立起一个规划较合理、设施较先进的容器苗圃,同时积累了一定的容器苗圃生产管理的经验。
容器苗圃虽然规模和产品差异很大,但一般根据其功能,大致都可以分为以下几大区块:小苗培育区、荫棚过渡区、色块苗及中小规格容器苗培育区、大规格容器苗培育区、办公用房及库房、介质场等。而整个苗圃必须有一些基础的栽培设施和生产辅助材料来保证苗圃的日常运行。这里先对灌溉系统、苗床和排水系统、容器、介质、肥料等一些栽培设施和生产材料作粗略的介绍。一、栽培设施和生产辅助材料
(一)灌溉系统
容器苗圃的灌溉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容器苗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设计合理的灌溉系统不仅能保证整个苗圃的水分供应,也能很好的节省生产成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典型的灌溉系统由蓄水池、过滤池、带真空压力罐或变频器的水泵、过滤器、输水管道、支路灌溉系统(通常为各种形式的喷灌及滴灌)、控制系统等组成。
蓄水池蓄水量的大小,一般根据整个苗圃夏季的最大用水量来考虑,主要是要保证用水量最大的夏季水的供应,需要储备1个月左右的用水量,如有比较稳定的水源补充,蓄水池可以适当建小一点。过滤池的主要目的是过滤掉水中的枯枝、树叶、水草等杂质,过滤池要求上面能覆盖,以免杂物二次污染。水泵功率的大小要根据灌溉系统最大用水量时的流量来计算。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独立的两台水泵来供水,这样在夏季用水高峰,两台水泵轮替使用,避免一台水泵长时间工作;也能保证一台水泵发生故障时另一台水泵正常供水。一般的灌溉系统都要求有相对稳定的水压,所以要安装真空压力泵和变频器。各个支路系统的喷水时间和喷水频率通过电磁阀和与电磁阀连接的控制器来控制。控制器种类繁多,功能和价格差异很大,根据苗圃实际情况来选择。
(二)苗床和排水系统
这里把苗床和排水系统放到一起,主要是苗床一般都是结合排水系统来做的。最常用的苗床的做法为类似于地栽苗种植时的苗床,小容器小灌木类做成宽1~1.5米的苗床,中大容器乔木类做成更宽的苗床,苗床的两边为排水沟。但欧美国家大多采用起伏有坡度的宽苗床,坡背线上为路,谷沟处为排水沟。这样的苗床设计生产操作时非常方便,还大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水源不是很充足的地区,可以考虑把灌溉排出的水重新回收,重复利用。
苗床地的处理,苗床为了更好的排水,通常会在苗床上面铺一层碎石,再上铺地布。通常处理方法为,在土壤表层进行彻底除草,并做好一定坡度以后,铺上10公分左右的碎石,再在上面铺设地布,这样不仅利于良好的排水,也能有效的防止杂草滋生。
(三)容器
根据苗木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栽培容器。小苗培育常用容器为穴盘,扦插模式和养护时间长短不同,选择不同深度和容积的穴盘。色块苗和小规格的容器苗常用容器为软质的塑料种植袋,价格低廉,但使用时间较短。欧美国家常采用加仑作为容器度量的单位,一般都为硬质容器,这类容器用较厚的塑料制成,盆壁有防止缠根和灼根的凹凸条纹,规格有1、2、5、7加仑等。再大一些容器的常采用无纺布做成,称为美植袋,常用规格有12、20、40加仑等。国内容器生产起步晚,专业的容器生产商也比较少,所以容器也五花八门。大规格的容器苗,容器成本高,可以用水泥、木桩做成固定的容器,重复使用;也可以用园艺地布、无妨布、铁丝网等围成简单的容器,来降低成本。
(四)栽培介质
栽培介质是容器苗生产的基础要素之一。采用介质栽培与传统的泥土栽培相比,优点非常明显:用介质种植的植物根系发达,生长旺盛,各方面的抗性提高,生长速度快,能明显缩短生长周期。主要缺点:生产成本高,要有一定设施与之配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这也是阻碍其推广的主要原因。花卉上常用的泥炭、珍珠岩、蛭石、苔藓等材料,已被逐渐应用于苗木生产中,但主要被应用于小苗培育阶段,中大容器阶段,受成本限制,还未能广泛应用。很多苗木生产者也在不断寻找新的低成本的介质材料。其中像松树皮、锯末屑、花生壳、垄糠、山核桃壳、甘蔗渣、药渣、菇渣等材料,通过一定粉碎、发酵等手段,也被用于苗木栽培中。不仅能有限的节约成本,效果也不错。缺点是使用前需要采取一些粉碎、发酵等再加工的手段,特别是发酵等技术要求高,处理时间长,还需要逐步积累经验。
(五)肥料
肥料作为容器苗生长的营养来源,至关重要。肥料通常分为有机肥、化肥、微肥等几种。与国内使用传统的有机肥及化肥不同,欧美国家对肥料的开发已非常发达,在容器苗上使用缓释肥非常普遍。国外的施肥方式在容器苗上优势很明显,公司在苗圃建立初期开始正式生产时,就采用了缓释肥作为施肥的主要方式。缓施肥在国内起步较晚,现在使用的一般都是国外进口的产品。缓施肥通常呈颗粒状,外面有一层包膜,缓慢释放有效养分,肥料释放速度主要受温度影响。国内使用较多的进口缓释肥有“爱贝施”、“奥绿肥”等几种。缓释肥在国内还处于推广阶段,最大的制约因素为价格昂贵。国内各大厂商也在积极开发,如能开发出价廉质优的缓释肥,市场前景将非常看好。
国内不少厂家也在致力于有机肥的开发,一般都是就地取材,采用猪粪、鸡鸭粪、牛粪等作为原材料,通过发酵、烘干等处理,做成相对比较干净、使用安全的有机肥。从肥料特性来看,肥料也具缓慢释放的特点,肥效通常能达到一个多月,但后期常表现出肥力不足的问题。有机肥在容器苗上使用也有一定优势,符合降低成本的要求,不少单位也开始考虑在容器苗一定范围内应用。
国内的苗木生产者一般会忽视微量元素肥的使用。对容器苗而言,微量元素也是很重要的,与地栽苗不同,容器苗一般不能从介质中获取生长所需要的微量元素,通常会表现出缺某种元素的症状,生产中还是非常有必要使用的。现在也有专门的微肥,建议在介质配制的时候加入。
以上粗略介绍了容器苗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栽培设施和辅助生产材料,许多东西都是借签国外的一些经验,但也完全没有必要照搬照抄,必须要和苗圃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实际自然条件和资源,来安排生产设施及辅助生产资料。下面再来介绍一下容器苗圃各个功能分区的特点、设施要求及主要功能。
二、容器苗圃功能分区
(一)小苗培育区
为繁殖小苗的场地。一般要求有温室或者钢质框架式单体棚等保护地设施,简单的荫棚在季节适宜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小苗培育场地使用。常用的扦插模式为全光照扦插和小拱棚扦插,根据扦插模式不同,对设施的要求也不同。全光照扦插要求安装全自动弥雾式微喷系统,全光照扦插用水频率高,对水质要求高,最好能做一个独立的供水系统,系统的基本结构和露天区的供水系统的基本相同,也需要有过滤、能提供相对稳定的水压的设备,水源可以利用优质的地下水或对雨水进行回收。如果是小拱棚扦插,对设施要求不高,只要有基本保湿设施和遮荫设施可以了。如果希望全年都能正常生产,还需要安装一些降温和加温设施。本区主要功能是负责整个苗圃自种小苗及对外销售小苗的培育。
(二)荫棚过渡区
本区最主要的功能为炼苗,兼可作为工程色块苗和小容器栽培场地使用;在春秋季,扦插场地不足时,还可以作为扦插育苗用。本区在设施方面首先要能遮荫,遮光率一般在75%左右,遮荫设施最好能自动或人工进行开关,如果是完全固定,则灵活性差,影响使用效果。本区还需要一些灌溉设施,比较理想设施为低位喷灌。低位喷灌由大量的结构简单的散射喷头组成,喷头间距通常在6米左右。本灌溉系统在压力符合灌溉要求时,具有喷水均匀、雾化效果好、受风力影响小等优点;主要缺点:喷头密度高,造价比较高。
(三)色块苗及中小规格容器苗培育区
本区主要培育色块营养钵苗和中小规格的容器苗。按美式加仑制算,1、2加仑的容器苗都在本区培育。把色块苗和中小规格的容器苗放到同一个区块,主要考虑色块苗和中小规格的容器苗都可以采用高位喷灌进行灌溉,场地可以灵活调节。本区设施采用高位的旋转式喷头进行灌溉,喷头射程较远,喷头之间的距离在12~15米左右。主要优点:造价低,非常适合小规格容器苗栽培,对水质要求不高,一般不会出现喷头堵塞现象;缺点:不同区域会有水量不均匀的情况,边缘受风力影响大,国产喷头故障率高。
(四)大规格容器苗培育区
本区主要培育5加仑以上的大规格苗。随着容器的增大,一般的上部喷灌方式已很难保证水分的供应,本区采用根部滴箭扇状喷灌的模式,不仅节约用水,也能保证大规格容器水分的供应。本区由于苗木较大,容器容易被风吹倒,可采用半埋地的栽培方式,能有效防止风的影响,且地面不再铺设园艺地布。
(五)办公用房及库房区
本区为苗圃管理人员办公的区域,通常可以把办公用房放置在小苗培育区的钢结构房内。具体位置放在整个苗圃的中心区域,便于管理人员对苗圃的管理。仓库也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堆放各种生产物质及工具等。
(六)介质区
常用的生产介质一般都会在露天堆放,需要专门划分一个区域。从操作方便的角度考虑,把混拌介质的场地和堆放介质的场地放在一起,统称为介质区。
以上对苗圃生产的设施及辅助生产资料进行了简单介绍,下面再介绍一下容器苗圃的日常生产管理。
三、容器苗圃日常生产管理
(一)生产计划的制定
生产计划通常分为年度生产计划和阶段生产计划。阶段生产计划是指在年度生产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季度生产计划或月度生产计划。苗圃每年要根据市场调研情况,结合苗圃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一般要提前2~3个月就开始制定,以便于对计划进行讨论和修改。通常会按苗木的生长阶段或不同规格来做各个计划,例如可以分为繁殖计划、工程色块苗计划、中大容器苗计划等等。
1、 繁殖计划:主要是为小苗培育制定的计划。为了使计划更清楚,可以按月为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计划通常会包括:繁殖的品种和数量、所需生产资料清单、用工计划、资金预算、成本预算及经营预测等内容。繁殖计划还必须要考虑母本来源的问题,目前一般的繁殖都是扦插为主。无论是苗圃自建母本园还是外购母本或穗条,都要预先做好计划。穗条外购的比重占得过高,会使计划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影响计划的实施。苗圃自建的母本园来提供穗条,穗条质量容易控制,更能保证计划的正常执行。
2、 工程色块苗、中大容器苗计划:把色块苗和其他中大容器苗放到一起,主要是因为这两大类计划结构基本差不多,通常都是由种植的品种和数量、养护计划、所需生产资料清单、用工计划、资金预算、成本预算及经营预测等内容组成。这里必须考虑计划之间承上启下的关系,像色块苗在制定种植计划、必须以繁殖计划的出圃计划为依据,其他有前后关联的计划必须要保证这些计划的连贯性。
(二)生产计划的实施、记录、总计和调整
年度生产计划在经过讨论、修改后最终确定,在未发生大的市场变化和自然灾害时,要严格按照计划来实施。在年度计划实施时,可以制定一些阶段性的计划,例如:季度生产计划或月度生产计划,以便于把计划细化、更具操作性。在1个月或1个季度过去时,再来总计本月或本季度计划的实施情况:计划完成了多少?还有哪些未完成?为什么会未完成?未完成部分应该采取哪些补救措施等等都要做一个总结。但如果市场与预期发生较大变化或者发生大的自然灾害时,原定计划已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已经不能实施的时候,需要对计划做及时的调整。但这里的调整不是说,计划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可以随时更改,而是说计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做调整,以保证计划更具合理性。
总之,生产计划对苗圃的生产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必须要最大限度地来保证计划的完成。在需要对计划进行调整时,以慎重、严谨的态度来重新调整。计划的制定可以避免苗圃生产的盲目性,使苗圃各项工作能有条不紊的运行。
四、容器苗生产技术
(一)容器小苗培育
容器小苗培育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目前大部分的绿化苗木都是以扦插作为繁殖方式的,这里主要讲讲扦插繁殖。
母本园的建立:扦插繁殖需要大量优质的穗条,必须要建立专门的母本园。容器苗圃的母本园既可以是地栽形式,也可以是容器形式的。地栽形式的母本园需要选择土壤肥沃、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来建立。种植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消灭地下害虫。母本园种植密度可以适当降低,要求管理精细,特别是严格做好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地栽形式的母本园管理简单,生长迅速,生产穗条的效率比较高,但后期对母本苗的处理比较麻烦,母本更替要花较多的费用。容器苗圃也可以建立容器形式的母本园。做母本的容器苗,可以选择适当大一点容器,使用较好的介质和肥料,挑选品质好的苗种植。容器苗做母本能很好做到母本的更替,保持穗条的幼龄化。
扦插模式:常用的扦插模式有全光照扦插和小拱棚扦插。全光照扦插是国外最为常用的扦插模式,在完全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喷雾设施来保持叶面湿度,从而促使穗条快速长根成活的一种扦插模式。全光照扦插对设施和管理技术方面要求比较高,全光照扦插有以下要点:
1、 扦插介质必须有良好的透气性,防止介质中滞留过多分水,避免插穗因 水分过多发生腐烂;介质中湿度以保持在50~60%为宜。
2、 必须要保持良好的空气湿度,生根前要求空气湿度在80%以上,湿度不 足要及时调整喷水频率。喷水设施要求雾化效果好,喷水时在穗条叶面形成一层水膜,但又不至于水分过多,随着叶面流到介质中。
小拱棚扦插:小拱棚扦插设施要求低,技术简单,为目前广大中小苗木生产者最为常用的扦插模式。小拱棚扦插以控制拱棚内的湿度和温度为关键,一般要求拱棚内温度控制在35度以下,温度常通过上面搭建遮荫网来控制。湿度以保持薄膜覆盖的良好密封为基本要求,时常要检查拱棚的病虫害及穴盘湿度情况。
扦插时间的选择:不同树种,适合扦插的时间差异较大,落叶树种在春季植物刚好度过休眠期,芽未萌动前扦插成活率高,而常绿品种,只要穗条符合扦插要求,春秋季节温度适宜扦插成活率好,在有一定降温和加温设施条件下,夏季和冬季也可以进行扦插。这里重点讲讲常绿树种的扦插。
扦插插穗的选择:通常根据植物繁殖器官不同可以分为根插、芽插、叶插、枝插等,最为常用的为枝插。枝条以半木质化的为佳,枝条过嫩,活性好,但容易失水,枝条容易腐烂;枝条过老,活性差,生根速度慢,成活率低。扦插前3~5天用杀菌剂对母本进行消毒处理,而如果穗条过嫩,也可以在喷药时加入一些磷钾叶面肥,促进枝条的老化。试验证明,带叶扦插,特别是叶子不是特别大的品种,如红叶石楠和金森女贞等,在全光照扦插条件下,用全叶扦插效果好,全叶扦插不仅能使穗条增加光合作用面积,也能减少半叶扦插伤口感染病害的问题。
促进生根的方法:目前常用的生根激素有萘乙酸和吲哚丁酸。试验证明以上两种不同生根剂在不同的树种上使用也会表现出很大差异,总体上说,吲哚丁酸在木本扦插上使用比萘乙酸有更好的促进生根的效果。不同树种在生根剂处理浓度上差异很大,即使是同一树种,枝条老嫩程度不同,也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浓度。激素处理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速蘸法,将剪好的穗条,在配制好的生根剂中蘸2~3秒,取出后扦插,速蘸常用浓度为500~8000毫克/升;蘸粉法,将生根剂溶于酒精中,再加一定量的滑石粉,搅拌均匀,等酒精蒸发后即可使用,将穗条进行蘸粉处理,处理浓度在1000~10000毫克/升左右;浸泡法,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枝条很细,不容易进行速蘸处理的品种,将生根剂配制成浸泡液,将穗条完全浸泡10~30分钟,浸泡液的浓度在100~1000毫克/升左右。
扦插成活期的管理:管理的重点是对扦插床水、气、光照、温度的调节。扦插前期应经常保持介质和空气的湿度,确保插穗的新鲜度,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中期,可适当增加散射光对扦插床的照射,适度减少遮荫时间,增加光合作用所需光照和扦插床介质温度,并注意对空气湿度的调节,促进生根。后期,应逐渐减少空气和介质湿度,增大光照时数和强度,使之适应全光照下的生存生长。
(二)色块苗及容器中大苗培育:
炼苗:从温室等保护地培育出来的小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差,必须要放到荫棚区进行炼苗处理。刚出来的苗中午光照强时适当遮荫,如果晚上有霜冻的天气,晚上也需要遮荫防霜。根据空气湿度及光照情况,采用短时喷水方法,来增加叶面湿度,防止叶片失水萎焉。随着小苗对外界环境的适应,逐渐减少中午遮荫时间及喷水次数,直至完全不遮荫不喷水为止。炼苗时间根据苗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7~15天左右。
上盆和换盆:介质为了搅拌均匀,最好用机械来搅拌。最常用的机械为建筑上常用的350的搅拌机,在混拌介质的时候,可以结合消毒和防治地下害虫同时进行。拌好的介质,根据预定的摆放密度,堆放到苗床上备用。上盆通常有两种方法:如果是穴盘苗种植到小规格的营养钵中,可采用先把营养钵装好,再来种植小苗的办法,更利于操作,提高劳动效率,便于快速种植,集中浇水保证成活率。种植后晴天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浇水,浇水一定要浇透;如果遇到下雨天气,当时可以不浇,但等天气转晴,还是需要及时补浇。摆放时根据容器,分类摆放。大小不同的容器尽量不要摆放在同一区域。不同树种之间也要根据生物学特性,尽量把特性相似的品种摆放在同一区域,既便于管理,又利于苗木生长发育。
灌溉:荫棚低位喷灌区,本区一般是穴盘小苗、营养钵等小规格苗为主。同时喷头密集,容易受污物堵塞影响使用。在使用时,必须全面检查喷头是否有不正常工作的情况出现,及时清理堵塞喷头的污物。介质通常都会有完全干后不易浇透的特点。所以在高温干旱季节常采用每天适当补水的方法,来保证对苗木的供水。一般在盆内表层的三分之一介质比较干的时候,及时浇水。浇水时间控制在30~45分钟左右。同时根据喷头出水分布的特点,容易造成四周边缘区域水分不足,一般夏季要求每周对四周水分不足的区域人工补水一次。
高位喷灌区:本区喷头分布少,单位面积单位时间获得水量少,且容易受风力的影响。本区在浇水次数的控制上和荫棚区类似,根据介质的一般特点,高温季节通常也需要每天浇水。同低位喷灌相比,此区浇水时间要明显延长。由于容易受风力的影响,选择在无风或微风的早上或傍晚浇水。在四周和受风力影响的区域要进行人工补水。
根部扇状喷灌区:对滴箭及管道如果不经常检查,通常会造成部分滴箭不能正常工作,影响浇水质量。本区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流量大,必须严格控制浇水时间,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生长,还极易造成肥料冲刷流失。也应该在介质不是特别干的时候补水为宜。一次浇水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让水分在盆内渗透半个时间左右,再检查盆内水分情况,酌情再浇水。通常最多进行2~3次就可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施肥:容器苗与地栽苗不同,主要需要人工施肥来补充营养。缓释肥的使用为容器苗施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爱贝施”的乔灌木肥,氮磷钾的比例为21:5:12,因价格较低,肥效好,在生产上使用比较普遍。一般在介质混拌时候加入缓释肥,用量扦插介质中每立方加1公斤左右,其他容器栽培用每立方加3~4公斤左右。对于培育时间短的苗可以不再额外施肥,特别适合于工程色块苗上的使用。中大容器苗使用缓释肥成本较高,一般建议春节使用1次肥效在半年左右的缓释肥,在9~10月施复合肥1~2次,冬季再施一些饼肥类的有机肥,来提高冬季介质温度。速效肥的使用时,要注意避开高温季节,否则容易引起烧苗等现象。
结合浇水,进行浇灌施肥的方式也非常常用的。一般用水溶性肥料和复合肥溶于水中,配合自动肥料配比机,进行浇灌,操作非常方便。肥料的浓度在0.1~0.5%左右。水溶性肥料效果好,但成本较高,适合于在小苗阶段使用。进口的复合肥成本低,使用效果也不错,适合于小苗和小规格的容器苗上补肥。施肥对于容器苗培育至关重要。在每次施肥时要做好施肥记录。定期对介质EC值进行测定,来观测介质中的肥料情况,作为施肥的依据。
(三)病虫害及杂草防治
容器苗的主要病害有炭疽病、叶斑病、枯萎病、白粉病等;虫害主要有蚜虫、蛾类幼虫、蝗虫、蛴螬等,防治不力,会给苗圃带来很大的损失。扦插繁殖时,做好介质消毒,对于重复利用的穴盘,也要进行消毒,可以采用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浸泡,晾干后使用。对于温室等湿度大的小苗培育区,做好定期有规律的防治,防治频率在7天左右1次,杀菌剂和杀虫剂要轮替使用,防止各类病害及虫害产生抗药性。各个树种的病害和虫害,做好记录,尽量能掌握其发生规律,以便能针对性的防治。露天培育区一般在1个月左右防治1次,在病害及虫害高发阶段,增加打药次数。总之,病虫害防治要掌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杂草的防治:在铺设了园艺地布以后,可以很大程度地减少杂草的危害。及时清除周边杂草,不仅能防止草籽传播,也能减少各种病虫害的滋生。目前除草剂的种类繁多,做好各种除草剂的使用试验工作,对于苗木生长影响不大的种类,可以混拌在介质中或直接在盆面上喷施使用。但树种之间对除草剂的抗性差异很大,在使用之前,必须要做小范围的应用试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能很好的节省容器苗人工除草的费用,对除草剂合理使用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4、结合生产进行的试验
苗圃为了改进生产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会做一些专门的研发试验。这些专项试验相对比较严谨,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除了这些专项的试验外,在生产过程中,做一些简单的小范围的试验,也是改善和提高生产技术的重要手段。苗木试验的周期比较长,更要求利用每次生产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验。比如某一树种的扦插介质配方或生根剂处理浓度需要改进时,可以在下次生产时做一些设计简单、小范围的不同生根剂浓度、不同介质配方的试验。这样在这一轮生产结束时,便有了试验结果,可以为下一轮的生产提供改进生产技术的依据。在生产过程中要养成随时做试验的习惯,对于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时记录,在下轮生产及时做一些针对性的试验。这样既能节省专门试验的费用,也能克服苗木试验时间长的问题,不断完善现有的生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