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黑松病虫害危害及防治对策 |
|
黑松落叶病原为散斑壳属真菌,通常危害2年生针叶,初期针叶出现很小的黄色斑点或段斑,黄色段斑上还有褐色斑纹,晚秋全叶发黄脱落。常于翌年春,病落针上先出现纤细的黑色横线,形成若干段,横线间产生约0.2-0.3mm椭圆形黑色小点的分生孢子器;逐渐形成黑色长圆形突起的颗粒,长径约1-1.5 mm,具油漆光泽,中央有条纵裂缝,为病菌的子囊盘,偶有尚未脱落的针叶只有先端一段感病或落叶上在当年也可产生子囊盘和成熟的子囊孢子。隶属子囊菌亚门斑痣盘菌科。落针叶上越冬病菌,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玻一般郁闭度大的林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黑松赤枯病原为枯斑盘多毛孢,主要危害幼林新叶,少数老叶也有受害,受害叶初为褐色或淡黄色棕色段斑,也有少数呈浅绿到浅灰绿色,后变淡棕红色,或棕褐色,最后呈浅灰色或暗灰色,稍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边缘褐色。发病规律一般平均温度高于19℃始发生。6-9月为大发生期,7月出现高峰期,后随气温下降,发病率逐渐减少。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能进行多次侵染。该病病原为铁锈薄盘菌,主要发生在2-10年生枝干皮部。松针变黄绿色至灰绿色,并逐渐变褐色至红褐色。此时可以明显看到病枝干由于失水而收缩起皱的病状,或侧枝向下垂曲进而显示枯枝病状。主干发病时,树皮逐渐干缩下陷,流脂加剧。干燥后干缩变黑,其边缘由两侧或三个方向向中心卷曲。该病发生在幼树2年生以上枝干上,头年侵染的枝皮中有菌丝增殖并越冬。翌年春出现松针枯萎病状,3-4月上中旬由皮下生出子囊盘。5月下旬至6月下旬成熟,并释放孢子。7月中旬至8月中旬是集中放散孢子期。孢子借风力传播,在水湿条件下萌发后,由伤口侵入皮中,越冬后显病状。松材线虫病原为松材线虫,黑松感染松材线虫后,在外部症状未出现时,首先是伤口处流脂减少。继之针叶失去光泽成灰绿色,后逐渐发黄成黄褐色。最后全株死亡,针叶呈红褐色。黑松感病后一般是全株死亡。该病主要借助松墨天牛进行传播危害。早春,松材线虫的3龄幼虫向松墨天牛的蛹室聚集,天牛成虫飞出时携带大量线虫。线虫幼虫从天牛取食造成的伤口进入黑松,开始繁殖危害。病害防治 病害防治应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清洁园地减少病源 结合修剪,及时疏密和修枝,剪除病虫枝条,清除林下灌草,清除病死树,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黑松休眠期施用腐熟有机肥或生长期施用1-2次稀薄液肥有利于树势健壮生长,增加抗病虫害能力。早期预防在病害发生区域,秋冬季节和早春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进行预防。进入病害发生季节,及时喷施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发病期治疗在病害高发季节,注意做好检查工作,一旦病害发生,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如退菌特、苯醚甲环唑、腈菌唑、喷克、阿米西达等。为避免产生抗药性,可以轮换交替使用以上药剂。对于松材线虫病,做好天牛的防治工作,一旦发现感染线虫的树木,及时清楚并对土壤消毒。 |
|
|
|
|
|
|